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动适应新常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项目建设,服务教育民生,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管理职能不断加强。一是开展了机关干部思想纪律作风集中学习教育整顿活动,与科室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二是召开了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会、高考复课研讨会、安全工作会、教育督导工作会等会议,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到位、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做好2015年春、秋季学期开学检查工作,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了查处、纠正,保证了春、秋季学期的平稳、顺利开学。四是强化中小学管理。8月27日,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省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申中小学幼儿园有关管理规定,坚持依法治教。
(二)教育改革扎实推进。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商洛市加快教育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4个专项组,对全市教学改革、人事管理、法治教育、招生考试、职业教育、惠民政策等教育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教育改革进程,出台了《商洛市加快教育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及时报送了改革进展情况和改革成果。二是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流轮岗工作要求。目前全市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共5123名,共交流轮岗367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数的11.9%,各县区均超额完成交流任务。三是执行城区补充教师遴选制度,共为商洛市小学、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遴选优秀教师24名;商州区为城区学校遴选教师67名,商南县为城区学校遴选57名。
(三)各类创建稳步推进。一是全力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7月初,镇安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二是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创建工作。5月中旬、9月初,镇安县“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分别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过程督导和回访督导,12月份通过了省政府正式验收。三是狠抓教育强县创建工作。7月中旬,柞水教育强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初验。9月23-25日,柞水县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12月份柞水县教育强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前期验收。
(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改革、素质教育研讨、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体育艺术教育、语言文字创建等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在中小学校开展了“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在全市遴选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15年,全市文史、理工上二本线以上6711人,上线率45.35%,其中7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全市从2008年起连续8年全市普通高考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一,上线6.1万人,平均上线率40.99%。
(五)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是全力推进职教资源整合工作。拟定了《关于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方案》(讨论稿)。二是做好中职信息系统管理和惠民政策落实。对全市移民搬迁户适龄子女开展免费高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商洛市移民搬迁户子女开展免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目前商洛职院共接收商洛籍考生162名,其中普高学生45名,职教单招117名。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常规管理。全年共安排29名中职学校教师参加省级业务培训。组织135名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78个奖项。对全市10所市批县区管的民办学校进行了年检,对年检不合格的2所学校下发了整改通知。四是扎实做好职教招生工作。全年共完成招生任务4261名。
(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多渠道补充教师。2015年通过特岗计划、振兴计划和免费师范生招聘等途径,今年共招聘新任教师457名(特岗计划321名、振兴计划教师34名、免费师范生73名、研究生29名)有效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矛盾。二是精心组织教师资格考试。顺利完成了2015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基础理论考试清考和教师资格国考笔试工作,办理社会教师资格证293个,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证1349个。三是强化教师业务培训。通过实施骨干集中培训、县区全员培训、远程网络跟进、薄弱学科提升等途径,共培训教师2.4万人次。建设了6个省级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评选100名市级教学能手,推荐49名教师参加省级能手大赛。四是积极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教师节前夕,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联系领导深入各县区看望慰问一线教师。9月10日,召开了全市第31个教师节庆祝表彰暨优先发展教育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胡润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七)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是资金争取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到中省教育补助资金10.67亿元。二是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市229个二期学前公办园建设、城区中小学建设、“全面改薄”等教育重点项目全部完工。为商洛市高级中学新建项目争取中省专项资金1500万元,艺术馆主体建成,其他单体项目全面开工。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全市90%的中小学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45%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70%的中小学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四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步实施,全市共有1077所农村中小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14.1万人,做到了应享尽享。五是扎实落实边远山区教师补助政策。全市各县区均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7县区717所学校、5168名教师享受到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年补助金额1572.24万元。
(八)“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5月14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教育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议; 6月10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栋梁为市直教育系统70多名党员干部作了题为《践行“三严三实”勇于担当实干》的专题辅导报告;10月9日,市教育局党组先后召开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机关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了研讨。局领导深入联系单位指导专题研讨,达到了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士气、凝聚力量的目的。
(九)教育系统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对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分析研判和安排部署,精心制定各类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二是强化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共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园长300余名。三是扎实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全年共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4次。全市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不稳定事件。
(十)机关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完善机关管理工作,研究修订完善出台了《市教育局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局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进一步加强公文办理的意见》《市教育局控烟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管理。积极开展创卫复审工作,被推荐为市委政府表彰的先进单位。基础教育宣传工作成效突出,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奖励。党建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管理,作风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查办案件,加强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扎实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维护了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二、2015年工作亮点及存在问题
(一)工作亮点
一是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3.2%,顺利并超额完成省考指标63%的任务。2015年,全市独立公办幼儿园40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55所,公办幼儿园所数占比达63.2%。
二是教师交流轮岗率应达到交流教师的11.9%,超额完成省考5%的指标任务。全市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共5123名,目前共交流轮岗367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数的11.9%,各县区均超额完成交流任务。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文史、理工上二本线以上6711人,二本上线率45.35%,高出全省二本平均上线率7.22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一。共有7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四是教育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镇安县顺利创建为我市第5个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我市均衡发展县创建率为71.43%;柞水教育强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初验,将成为我市第三个教育强县,我市教育强县创建率为42.86%。目前,丹凤、柞水、山阳、商南、镇安等5个县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高出全省24.7个百分点;山阳、商南、柞水、丹凤等4个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高出全省19.7个百分点;山阳、商南2个县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高出全省5.2个百分点。
五是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29个二期学前公办园建设、城区中小学建设、“全面改薄”等教育重点项目全部完工。商洛市高级中学新建项目艺术馆主体建成,其他单体项目全面开工。
六是教育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商洛市加快教育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意见》,对教育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免试就近入学、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工作稳步推进。
七是资金争取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到中省教育补助资金10.67亿元。学前一年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300元。
八是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今年共招聘新任教师457名,培训教师2.4万人次,为城区学校遴选教师148名,建设了6个省级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评选100名市级教学能手,推荐49名教师参加省级能手大赛。
九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富有成效。市直教育系统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局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率先研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精神,市直教育系统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十是全市教育系统大局安全稳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值带班制度,及时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纠纷,做好了国省市“两会”和特殊节点时期的教育系统维护稳定工作。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不稳定事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城区教育资源“优而不足”与农村教育资源“多而不优”的矛盾并存,城区学校布局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大班额”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依然不足,特殊教育规模偏小,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普通高中名优品牌尚未形成,职业教育骨干名牌专业短缺,教育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幼儿教师和农村中小学体育美教师严重短缺,农村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不足,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和岗位设置调整不及时、不同步,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四是教育投入依然不足。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确保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压力加大,全市公办幼儿园和城区中小学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普通高中建设债务包袱沉重,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短缺,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五是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难度加大,初中教育质量“腰软”问题较为突出,持续全面促进教育质量高位运行的难度加大,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2016年工作设想
2016年,全市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项目建设、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幸福商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重点抓好6项工作:
(一)以创建为统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三个创建”工作推进力度,加强督导检查,力争年内新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1-2个,新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县1-2个,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有1个县列入省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县创建行列。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教育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跟踪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大学区制,实施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校长教师管理机制改革,继续抓好校长、教师城乡交流轮岗制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公开竞聘制度、初任校长公开竞聘制度、校长任期制及任期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行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活力。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落实好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分类招考政策,落实好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扩容、市内家庭经济困难户和移民搬迁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政策。
(三)以质量为核心,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体育、美育、艺术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重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加强教育科研,加强全程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检测评估,下气力抓好初中教育质量,重视人口大县、薄弱县校教育挖潜,确保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定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以队伍为根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师德考核。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科学核定编制,推动建立教师当年退休补充大体平衡机制和优秀教师跨市招聘制度。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着力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农村学校薄弱短缺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继续实施“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全面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不断创新培训平台、载体、内容和抓手,提升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政策。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加强培养配备培训,不断提高治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五)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共建设教育重点项目135个,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二期建设公办幼儿园9所,城区中小学12所,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80个,二期初中项目7个,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2个,高中建设项目 7个,促投资稳增长项目8个,按要求做好商洛中学新建项目有关工作。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监督检查,落实好各项资助政策。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确保应享尽享。
(六)以安全为保障,促进教育稳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层层落实校园管理责任。加强学校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治安保卫机构,配齐安保人员,配足配齐技防设备。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应急演练,加快校园应急场所建设,提高校园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师生创造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